专家观点

“实打实”为群众办实事
2021年05月06日  

原标题:“实打实”为群众办实事学以致用,学史力行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要求,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开展好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。

为人民而生,因人民而兴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,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,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的历史。从“彻底地为人民服务”的张思德、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雷锋,到“一个心眼为百姓”的李保国、为民服务“永不下线”的吕建江,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,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真情、足迹、汗水甚至生命,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。学习党史,就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、优良作风,牢记党的根本宗旨,强化公仆意识,增强为民情怀,把初心体现到为群众办成实事、办好实事上,在为群众办实事中坚定信仰信念。

如何把好事办实、把实事办好,办到群众心坎上,让群众满意?关键就在“实”。

政绩观要树实。总书记告诫全党,“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、搞花架子、堆几个盆景。”群众看干部最主要、最关键的一条,就是看其是否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。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、精心搞几个“盆景”掩盖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,那是在为自己的政绩涂脂抹粉,不是真心为群众解决问题。为群众办实事,必须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,不能搞“面子工程”、不能做“表面文章”。只有时刻“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”,把功夫和心思用到出实招、求实效上,才能赢得群众的好口碑。

着力方向要找实。提升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,必须搞清楚群众的各项“急难愁盼”问题是哪些、基层工作中的困难在哪里。多到群众中间走一走,坐坐“小板凳”;多到一线看一看,走走“泥巴路”;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,掏掏心窝子,只有这样,才能找准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,找准问题的痛点和难点所在,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

工作成效要求实。必须善始善终、善作善成,久久为功、持之以恒地去办,避免“虎头蛇尾”和“烂尾工程”。为群众办实事,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现实的矛盾和困难。然而,办法总比困难多,关键是有没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真心。困难面前,正需要党员干部拿出“啃硬骨头”的干劲和“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韧劲,查根源、想办法、破难题,把每一件实事做到位、见成效,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
“三点半难题”得解了、暖气提前热了、普惠制幼儿园多了……近年来,我省各地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解难题、办实事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如何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保障基层民生需求、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群众办实事,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。

“我渴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,亲手为他们做一点实在事情。”发展“半城郊型”经济、力促“荣国府”建设、亲力亲为抓校舍改造工程……上世纪八十年代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,以深厚的为民情怀、真抓实干的作风,为群众办了很多“实打实”的好事、实事,也为党员干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树立了光辉典范。学习这部生动教材,党员干部要从中坚定信念、校准思想、习得方法,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,“实打实”地为群众多办一些实事。

关闭窗口